“十一五”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在長沙召開
1月12日上午,湖南召開新聞發布會,介紹“十一五”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成就。
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、新聞發言人 高東山
(2011年1月12日)
女士們、先生們,新聞界的朋友們、同志們:
很高興在這里向大家發布我省“十一五”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成就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我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長足發展,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。
一、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,城鄉規劃體系日臻完善
“十一五”期間,省委、省政府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,制定出臺了《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化的意見》,全省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。2010年,預計全省城鎮化水平達44.4%,較2005提高7.4個百分點,年均增長1.48個百分點,高于“十五”平均增速。“十一五”也是我省城鄉規劃發展的黃金時期。這一時期,不斷完善城鄉規劃管理法規體系,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《湖南省實施<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>辦法》。制定了《湖南省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(試行)》等規劃編制制度,開展設立鄉鎮規劃所試點。高標準編制了《湖南省城鎮體系規劃》、《湖南省“3+5”城市群城鎮體系規劃》、《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域建設管治規劃》等一批重大規劃,城鄉規劃體系日臻完善。
二、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規模推進,城鄉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
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省大力推進廉租住房、經濟適用住房和其它保障性住房建設,著力構建全新的住房保障體系,實現了全省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0平方米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。一是廉租住房保障覆蓋面迅速擴大。預計“十一五”期間,全省廉租住房累計籌集到位資金121.4億元,竣工籌集1146.8萬平方米、25萬套,新增保障戶數39.7萬戶。二是經濟適用住房保障成效顯著。經濟適用住房完成投資從2006年的13.8億元,增加到2010年的26億元,增長1.88倍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預計經濟適用住房完成投資102.3億元,竣工9.9萬套。三是其它保障性住房建設快速推進。從2010年開始,我省全面啟動公共租賃住房、城市棚戶區改造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工作。2010年計劃完成新增公共租賃住房1萬套、城市棚戶區改造8.1萬戶、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1.7萬戶。2010年,預計公共租賃住房竣工籌集1.23萬套,城市棚戶區改造簽訂拆遷安置補償協議8.55萬戶,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簽訂安置協議2萬戶,各項任務均超額完成。四是住房公積金快速發展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預計全省住房公積金可歸集540.9億元,年均增長19.7%;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將達393億元,年均增長39.3%,貸款總額將達485億元。實現增值收益28.1億元,年均增長53%。住房公積金貸款在全省住房消費貸款中所占比重達到25%。五是城鄉居民居住水平大大改善。預計到2010年底,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31.1平方米,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42.5平方米,分別比2005年增加4.9平方米和4.3平方米。
三、市政公用事業迅猛發展,城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
“十一五”期間,全省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固定資產累計完成投資2089億元,為“十五”時期的2.6倍,年均增長24%。城鎮基礎設施水平大幅提高,城鎮功能逐步完善。一是三年行動計劃勝利完成。2008年,省委省政府抓住中央擴內需、保增長和高度重視節能減排的重大歷史機遇,實施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。通過三年的不懈努力,規劃新建的119個項目全部建成,新增日處理能力401.1萬噸,新增COD年削減能力約30萬噸,占全省減排計劃任務的65%,實現全省縣城以上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。特別是2009年,我省新增建成運營項目75個,占全國的13.9%,新增處理規模占全國的14.7%,新增管網長度占全國的18.8%,均排名全國第一,創造了“湖南速度”,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評價,被譽為“湖南模式”在全國推廣。2010年,我省積極爭取國家獎補資金9.86億元,列中西部地區第一位。目前全省共建成污水處理廠134座,城鎮污水處理率達72%。二是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推進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規劃2009—2011年新建102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,新增日處理能力2.61萬噸,總投資61億元。目前,全省設市城市和縣城共投入運營或試運營生活垃圾填埋場28座,無害化日處理能力1.4萬噸,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50.66%,比2005年提高了25.9個百分點。三是供水、供氣、園林綠化事業發展較快。到“十一五”末,全省縣城以上城市用水、燃氣普及率分別達92%、78%,比“十五”期末增加1.7和8.2個百分點;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.7平方米,比“十五”期末增加1.1平方米;建成區綠地率達28.3%,比“十五”期末增加5個百分點。共有“國家園林城市”5個,“國家人居環境范例獎”8個。四是“中國丹霞•崀山”申遺獲得成功。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開展的“中國丹霞”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取得巨大成功,實現了包括崀山在內的6地共同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預期目標,受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、教育部、外交部以及廣東、浙江、福建、貴州、江西五省的充分肯定。
四、重點建設邁上新臺階,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作用進一步凸顯
“十一五”期間,通過積極參與重點項目前期工作,加強總體調度、協調和督查,重點建設邁上了新臺階。全省重點建設五年累計完成投資5002億元,較“十五”增加3184億元,增長2.75倍,約占我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6.7%,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10%。2010年全省重點建設完成投資1505億元,較2006年增長146%。五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重點建設投資3085億元,開工建設或建成了一批多年來想辦的大的建設,黃花機場提質改造,武廣高鐵建成通車,我省邁進了“大飛機”和“高鐵”時代,全省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車里程接近6000公里,在建里程居全國第一;完成產業項目重點建設投資超過1000億元,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,以中聯重科、三一重工、長嶺煉化為代表的工程機械、石化等產業成功實現產值達千億元目標;新農村、社會發展和環保項目穩步實施,民生領域投資規模不斷擴大,完成重點建設項目投資達897億元 ,一大批事關人民群眾就醫、就學、飲水、行路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,湘雅醫院、省腫瘤醫院完成了擴建工程,改善了醫療衛生資源滯后現狀,緩解了人民群眾看病難問題。
五、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,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
“十一五”期間,通過不斷加強建筑市場監管,規范建筑市場秩序,大力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,我省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。一是產業規模持續擴大。預計“十一五”期間,全省建筑業累計完成總產值10812億元,年均增長21%,是“十五”的2. 6倍;累計實現增加值3512億元,年均增長17.7%,是“十五”的 2.26倍。2010年全省建筑業完成總產值2900億元,實現增加值994億元,利稅總額820億,分別比2005年增長2.38、2.44和3.43倍。二是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。建筑勞務企業從無到有,目前已發展到939家。吸納農民工就業由2005年的146.3萬人增加到270萬人,占全省勞務人數的18%,實現勞務收入由70.2億元增加到240億元,占全省勞務收入的20%。建筑業已成為帶動我省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、促進農民增收的第二大產業。三是質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全省共有15項工程獲魯班獎,286項工程獲省芙蓉獎,881項工程獲省優質工程獎,工程質量水平躋身全國前列;百億元產值死亡人數由2005年7.57人下降到2009年2.1人。2010年,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,百億元產值死亡率低于1人。
六、建筑節能工作扎實開展,促進了“兩型社會”建設
“十一五”期間,建筑節能法規體系不斷完善,《湖南省民用建筑節能條例》經省人大審議通過,2010年3月1日頒布實施。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逐年提高,到“十一五”期末,設市城區新建建筑設計階段標準執行率達到99%以上,較“十五”期末提高60%;施工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達96%以上,較“十五”期末提高90%?稍偕茉唇ㄖ糜蓡雾椆こ淌痉稊U大到城市和農村區域示范,11個項目被列為國家級示范項目,長沙、株洲、懷化、衡東、津市、石門、炎陵三市四縣被列為國家級示范城市和示范縣,太陽能、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,共爭取國家財政補助資金約2.8億元。積極推進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,全面建立監管信息平臺。
“十二五”時期,我廳將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學跨越、富民強省和“四化兩型”戰略,以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、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、保障和改善民生、促進結構調整為重點,堅定不移地走經濟高效、功能完善、“兩型”帶動、城鄉統籌、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,推動城鄉建設持續科學發展。
- 上一篇:湖南省召開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總結表彰大會 2011/1/28
- 下一篇:市城建投紀檢組長調任萬寶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2011/1/21